1
不少家長為孩子備上驅蚊手環、驅蚊貼,覺得這些“天然植物成分最安全”,戴上它就能安心讓娃在戶外撒歡兒。可事實并非如此。這些產品多靠香茅、薄荷等植物精油散發氣味驅蚊,但存在諸多局限。一、防護范圍有限:防護范圍小,僅能保護半節手臂,無法覆蓋全身。尤其孩子一跑起來,汗水揮灑,再加上風一吹,精油揮發得飛快,驅蚊效果就大打折扣。二、成分標注不透明:許多產品的成分表僅籠統標注“植物精油”。植物精油種類繁多,不同植物精油驅蚊效果差異很大。像檸檬桉精油、香茅精油含有檸檬桉醇、香茅醇成分,可以有效驅蚊。但一些植物精油,如某些花卉提取的精油,本身并不含有效驅蚊成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三、濃度不足:不少產品僅標注“植物精油”,不標明具體濃度。例如,檸檬桉精油通常需要達到?70%以上的桉樹腦含量才能發揮作用。若產品中含量過少,就難以發揮驅蚊作用。四、有安全隱患:部分孩子對植物成分敏感,使用前需進行過敏測試;像薄荷腦這類成分對嬰幼兒皮膚刺激性強,可能導致角質層損傷,過量甚至會引發全身中毒。國家藥監局早就明確,含薄荷腦的制劑3歲以下嬰幼兒禁用。國際公認安全有效的是避蚊胺(DEET)。6個月以上寶寶可用,2歲以下選濃度≤10%的,一天最多用一次。對于嬰幼兒家庭,建議優先采用物理防蚊措施,如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電蚊拍等,這些方法安全且高效。
2
“穿淺色衣服防蚊子” 這話不完全對。得看蚊蟲種類,昆蟲具有復雜的視覺系統,能感知光線、區分色彩,甚至對某些顏色有明顯偏好。多數昆蟲對高飽和度的黃、綠色吸引力強,也有部分蚊蟲對深色系表現出趨向性,如埃及伊蚊、致倦庫蚊等偏好紅、黑色。無論選擇何種顏色的衣物,前往蚊蟲密集區域(如草叢、水邊)時,建議穿著長袖上衣和長褲,最大程度減少皮膚暴露,降低被叮咬風險。
3
研究表明,人類對蚊子的吸引力與血型、身高、體重無直接關聯,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皮膚表面羧酸水平:汗液分泌后,經體表微生物分解產生羧酸,其水平越高,越容易吸引蚊蟲;體表氣味分子:癸醛是區別人與動物的特征性物質,苯乙酮由體表微生物代謝產生。這些氣味能幫蚊子精準識別人類,分泌越多越易招蚊。出汗頻率:易出汗人群因體表濕度及氣味分子濃度較高,更易成為蚊蟲的“目標”。
4
夏天驅蚊,電蚊香液、蚊香是不少人的心頭好!它們能穩穩“拿捏”蚊子,靠的是擬除蟲菊酯類成分——這種成分能干擾蚊蟲的神經系統,驅蚊效果確實靠譜。不過有個小提醒:可別24小時一直開著它,尤其在空調房這類通風差的環境,會導致室內成分濃度升高,增加健康隱患。比如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甚至心慌胸悶,可得多留意!
5
一般被蚊子叮咬后局部會出現輕微紅腫,通常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逐漸消退。叮咬處起初只有小指頭大小的紅腫,隨后逐漸擴散到整個手腕或腳踝部位,這種情況下應及時就醫。被叮咬的部位疼痛劇烈,觸碰時疼痛難忍,影響正常活動,如手指被叮咬后無法彎曲等,可能是局部出現了嚴重的炎癥反應或感染。蚊子叮咬的部位出現黃色或白色的膿皰,周圍皮膚發紅發熱,或者有透明或渾濁的液體滲出,表明可能有細菌感染。→全身癥狀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尤其是伴有寒戰、渾身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
來源:新華網新聞中心、新華網浙江頻道
聲明:本網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等,版權均屬原創者所有,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盡管編者已通過種種途徑聯系權利人仍沒有取得聯系者,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網刪除或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