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孔洞,就像歷史的傷口
2025年08月18日
來源:文章來源網絡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布滿彈孔的西墻。新華網盛瑞麗攝
彈痕密密麻麻
炮坑深淺不一
只要望上一眼
就可以想象當年槍林彈雨下的慘烈
更加直觀的是數字:
在約1500平方米的墻面上
有8個炮彈孔和420多個槍彈孔
就在這面墻的背后
是一段以熱血敬山河的沉痛過往
蘇州河北岸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新華網盛瑞麗攝
上海
蘇州河北岸
光復路1號至21號
如今
這里是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88年前
這里是淞滬會戰最后一戰——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場
蘇州河的風
卷起歷史塵埃
穿越88年的歲月
我們一起去見證
那段苦難危亡
那些浴血奮戰
1
孤軍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
這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
第一場大型會戰
工、農、商、學、醫等
無一例外
紛紛投入抗戰大熔爐
1937年10月下旬
大部分軍隊奉命撤離
只剩下一支孤軍
在市中心堅守最后的陣地
——四行倉庫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還原四行倉庫歷史場景的模型。新華網盛瑞麗攝
這座鋼筋水泥倉庫
當年由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
聯合出資興建
樓高墻厚,易守難攻
奉命堅守的
是中國軍隊88師262旅524團
由團附(相當于團長助理)謝晉元
和一營營長楊瑞符率領
這支孤軍
被稱為“八百壯士”
當年堅守四行倉庫的
實際上只有420余人
為了迷惑敵人
四行守軍對外宣稱
“建筑內有八百人”
這些守軍大多是
20歲上下的新兵
很多人在開拔大上海前
尚未經歷過如此激烈的戰事
裝備也不齊全
很多人連鋼盔和像樣的鞋子都沒有
在上海四行倉庫奮戰的中國守軍壯士(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0月27日清晨
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
立刻發動進攻
遭到“八百壯士”勇猛阻擊
10月28日晚
謝晉元向官兵傳達了
“與最后陣地共存亡”的命令
表達了與全體官兵同堅守共存亡的決心
2
死守
走進如今的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序廳里迎面可見
一幅巨型家書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序廳展示的謝晉元家書。新華網盛瑞麗攝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
亡國滅種之禍
發之他人,操之在我
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
為國殺敵
是革命軍人素志也……”
這封慷慨悲愴的書信
正出自謝晉元之手
謝晉元
廣東省蕉嶺縣人
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
早在開赴淞滬戰場前
他就已抱定殉國之志
謝晉元照片。新華社發
同樣堅定的
是四行倉庫里的每一個戰士
身為“八百壯士”之一的楊養正老人
生前曾接受記者采訪
他回憶:
“接到上面的命令是‘堅守’
而不是‘死守’
但大家都抱著必死的決心”
在四行倉庫
謝晉元組織大家在戰斗間歇寫家書
對年輕的戰士們來說
這可能是生平的第一封家書
也可能是最后的遺言……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序廳。新華網盛瑞麗攝
行走在模擬還原的場景之間
當年的一幕幕
仿佛就在眼前
就在這里
戰士們用血肉之軀
死守了四天四夜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模擬還原的陳樹生犧牲場景。動圖截取自新華網短視頻
這名從天而降的戰士
格外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上海師范大學蘇智良教授
為我們講述了他的故事:
當時日本兵久攻不克
有幾個士兵拿著鋼板做掩護
準備用炸藥包將墻壁炸出缺口
讓主力部隊鉆進來
千鈞一發之際
這名小戰士身上綁滿手榴彈
從高處窗口一躍而下
他拉開導火索
與敵人同歸于盡
他叫陳樹生
那一年21歲
3
凝望
炮火震天的四行倉庫
與南岸公共租界
僅一河之隔
當年
無數雙眼睛從這里
眼睜睜看著對面硝煙彌漫、戰火紛飛
我們能夠想象
租界這邊的任何一個中國人
都會為之動容
很多團體和個人
冒著生命危險
想方設法把食物、藥品運到對岸
戰火中的四行倉庫。(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供圖)
同樣關注著這場戰斗的
還有各國記者
戰況被實時記錄
傳向世界
這場被“現場直播”的激烈戰斗
讓世界目睹了
一群普通士兵
如何用血肉
在鋼筋水泥間筑起中國人尊嚴的高墻
在堅守了四天后
謝晉元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四天里
“八百壯士”擊退敵人十余次進攻
殺傷敵軍200余人
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讓全世界看到了
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與勇氣
會戰后的四行倉庫背面。(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供圖)
這面英名墻上
鐫刻著壯士們的姓名、職務和軍銜
透過這些名字
仿佛能夠看到一張張親切的面孔
那樣堅毅
那樣鮮活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的英名墻。動圖截取自新華網短視頻
“八百壯士”
截至目前已經確認的名單有354人
那些空白的“88D”
留給還沒有找到名字的“八百壯士”
英雄不能被遺忘
人們也不會停止尋找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
寧愿死,不退讓
寧愿死,不投降!”
《歌八百壯士》的動人旋律
今天聽來
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祭奠的鮮花、烈酒。動圖截取自新華網短視頻
晉元路東側的紀念廣場上
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總是絡繹不絕
他們奉上鮮花、烈酒
低頭鞠躬致敬
也抬頭仰望斑駁的四行倉庫西墻
硝煙早已遠去
墻上那些孔洞就像歷史的傷口
……
山河重整
精神永存
來源:新華網
聲明:本網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等,版權均屬原創者所有,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盡管編者已通過種種途徑聯系權利人仍沒有取得聯系者,如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本網刪除或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